1.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2.求关于“城市热岛”的

3.请问中国分几个大区?

4.青海省气象条例(2018修正)

7个气候区_七个气候区划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扩展资料:

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丰富的石油、煤炭。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南方人与北方人对待问题 的态度的区别很大吗?有哪些不同?

北方人喜欢说了不做,南方人喜欢做了不说。所以北方人多侃爷,侃得天花乱坠,口吐白沫。南方人多富商,擅长偷税漏税,防不胜防。 北方人重视感情,南方人更重效益。北方人可以为了妻子而从千里外赶回,而南方人可以为了挣钱离家千里。北方人会对他的同事夸奖自己的媳妇:我媳妇,对我老好了!而南方人会背地里偷偷对妻子说:我的领导是个十足的小气鬼,讨厌! 北方人更浪漫,南方人讲务实。北方的小女生会这样介绍自己:是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喜欢画画,听歌,上网,交游。愿意与天下的少男少女结识。而南方的男生会这么说:是个十八岁的男人,会刷油漆,会干木器活,吃苦耐劳,精明能干,有愿意雇我的主顾请及时与我联络。 北方人看事情总是看到乐观的一面,看到鸭子会说,将来可以变成天鹅!而南方人看问题总是从最坏处想,看到孔雀会说,脱了毛还不如只鸡! 北方人叫人随便,不拘小节。比如哥们,师傅,兄弟,铁子。南方人称呼正式,不论你是十八还是八十,他们一律称呼为先生,**。 北方人骂人就骂缺德,杂碎,下三烂,从人的道德品质入手。而南方人骂人喜欢骂穷鬼,赤佬,小瘪三,从人的经济地位出发。所以北方人重视道德,南方人注重金钱。 北方人喜欢请客,动不动就找几个朋友下饭馆。即使下个月吃咸菜和稀粥就西北风,也不能失了面子。南方人提倡AA制,就是两个人合吃了一碗两块九的面条,每个人也要出一块五。找回来的一毛钱买一块糖,每人咬二分之一。 北方人吃东西喜欢用大锅,一盘子菜够一家人吃三天。而南方人吃饭要吃十样以上的菜,其中一盘是四粒花生米。 北方人最大公无私,和别人说起的父母时都是咱爸咱妈,南方人最皁白分明,你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算到我的头上,是不是要我出赡养费啊?不干! 北方的媳妇称呼公公婆婆为爹妈,是跟儿子叫的。而南方的媳妇则叫爸爸妈妈为爷爷奶奶,是随着孙子叫的。比北方人小了一辈。 北方女孩子去相亲要看对方的父亲,因为老子英雄儿子基本好汉。而南方的小伙去找女朋友要看对方的母亲。因为母亲胡搅女儿基本蛮缠。 北方人总是想,某某某不如我。南方人总是琢磨,我要超过某某人!看来北方人更安贫乐道,南方人则奋斗不止。 北方人总说南方人是一口鸟语,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听不懂!南方人则看不起北方人什么都生吃,也不怕肚子里生蛔虫。 北方人很怕去南方经商,因为怕被欺骗,南方人也怕来北方开发,因为怕挨揍。

南方人和北方人对待感情的态度有所不同吗

哪有

南方男人知识理性一点而已

爱的深浅其实并不因为行为热情与否而改变

不一定 你这个划分太不合理 我也可以说二个城市的人态度不一样

南方人与北方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我国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一览无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相反,南方则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刚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善于运用现有发挥聪明才智的思维习惯,另外,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异。南方气候较温和溼润,各种植物、花卉争芳斗艳,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稳、安祥、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性格。而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多风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因此,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多形成了冷静、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 有些环境气象学家,还从另一种逻辑上也论证了地理环境对心理和性格的影响。他们研究认为,山区居民因地广人稀,推门见山,长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便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议事直爽,待人诚肯的性格,故有“爱山者仁”之说,暖溼宜人的河湖海滨地区,因气候溼润,景色秀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居民往往多情善感,机智敏捷,故有“爱水者智”之说。生活在厂阔草原上的牧民,因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所以性格豪爽粗犷、热情好客。而在寒冷区域,因室外活动时间少,人们多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常具有较强的耐力和自制力。居往在地球上最寒冷之地的爱斯基摩人,目制力惊人,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相反,居往往热带地区某些地方的人,为避酷暑,多数在户外生活和劳动,加之文化教育落后,性格往往放荡不羁,常为一些区区小事而殴斗。可见,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与性格并非鸭子开会--无稽(鸡)之谈矣!

北方人与南方人对新事物新潮流的不同态度

南方人的观念(不光是沿海也包括内陆和西南)领先一般北方人大概10年的样子

这和气候和经济水准(北方大部分都属于内陆区域,自然条件又使得物产贫瘠,不像南方,有闲暇和精力去关注政治文学,提升修养)有关,

也和地理环境有关。

南方的海洋比较多

历来西方的东西都是从东南像西北逐渐推移的

所以南方人的价值观更近于普世价值,我们看到像AA制,民主,个体的独立,维权意识还有公民意识,以及宽容,南方人都相对北方人明显要好。。

北方人对南方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我是吉林的,今年考到广东,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像我们东三省的上学很少有去长江以南的,一般最多到上海。一方面是气候,另一方面就是对南方人的偏见,我同学都说要小心,说那面人都像电视剧里演的,表面上很好,暗中下绊子。还有的说千万不要在那边找男朋友,那边男人很小家子气。不过我觉的没那么夸张,我觉的南方人比较勤快,思想观念比北方人新,更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适应能力更强。至于说像电视剧的那种人其实哪里都有,而且我相信无论在哪,公平竞争总是主流,也是受到大多数人的推崇的。而说到精明或是小气,只是生活观念的不同,相容幷包一下就没有问题了。

南方人与北方人过哪些不同的节日

南方人要拜月等等。冬至这些的习惯也不一样,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 。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有哪些?

政治因素是行政区划;地理上是纬度区划;其实主要是气候影响了人的各种行为

关于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哪些不同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心理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人性格上亦有不同,这与环境颇有渊缘。北方人大多性格奔放粗扩,热情外向;而南方人则多清秀细腻,稳重内向,善于算计。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大脑结构或遗传因素育什么差别,而是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的。

我国北方山少平原多,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一览无余,所以,北方人的性格多豁达爽朗,大方而不拘小节。相反,南方则等山地河流而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刚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山区峰回路转,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南方人在“巴掌大”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小心谨慎、善于运用现有发挥聪明才智的思维习惯,另外,南北方的气候差异造成了南北方人的心理差异。南方气候较温和溼润,各种植物、花卉争芳斗艳,使南方人春成了沉稳、安祥、感情丰富而细腻的性格。而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多风沙,每年有近半年的霜雪天气,因此,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多形成了冷静、心地纯洁、贤良的个性。

有些环境气象学家,还从另一种逻辑上也论证了地理环境对心理和性格的影响。他们研究认为,山区居民因地广人稀,推门见山,长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便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议事直爽,待人诚肯的性格,故有“爱山者仁”之说,暖溼宜人的河湖海滨地区,因气候溼润,景色秀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居民往往多情善感,机智敏捷,故有“爱水者智”之说。生活在厂阔草原上的牧民,因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所以性格豪爽粗犷、热情好客。而在寒冷区域,因室外活动时间少,人们多在一个不大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常具有较强的耐力和自制力。居往在地球上最寒冷之地的爱斯基摩人,目制力惊人,被人们称作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相反,居往往热带地区某些地方的人,为避酷暑,多数在户外生活和劳动,加之文化教育落后,性格往往放荡不羁,常为一些区区小事而殴斗。可见,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心理与性格并非鸭子开会--无稽(鸡)之谈矣!

对待金钱,南方人和北方人有什么区别?

人性不来应该一样的,只是生长的环境改变了人们的想法 南方的人只是相对细腻一些吧,所以显得理性,北方的人相对豪爽一些吧,所以显得有义气,每个地方的人都

求关于“城市热岛”的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由北往南、由东往西排依次是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七大区,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1、东北省

东北地区总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简称“黑吉辽”。

2、华东

华东地区总面积约为79.83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和台湾省,简称“苏沪鲁赣浙皖闽台”共8个省市。华东地区是中国省区市最多、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

3、华北

华北地区总面积约为87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一般指内蒙古中偏东部分),简称“晋冀蒙京津”。其土壤皆为河流冲积**旱作类型,是中国小麦的主产区。

4、华中

华中地区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公里,包括了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华中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为武汉,简称“豫湘鄂”。华中地区历史文化厚重,矿产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便利,是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中国工农业的心脏和交通中心。

5、华南

华南地区的总面积约为61.3万平方公里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香港和澳门特区,也有包括福建一说,简称“琼粤桂港澳”。华南地区有着“插支筷子能发芽”的独特气候环境,并拼接着毗邻港澳和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独占鳌头。

6、西南

西南地区的总面积为235.1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简称“渝贵滇川藏”。西南地区是中国21世纪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战略储备的重要基地。

7、西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五省之地(简称“陕甘宁青新”)。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较高对湿润气流的阻挡,导致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沙漠广袤和戈壁沙滩的景观。

请问中国分几个大区?

对于每一个在北京学习工作的人来说,酷热难耐的夏季总是一年之中最让人难受的季节。也许你会感到奇怪,纬度并不低的北京在夏季总是高温不断,专家多年研究后发现,“热岛效应”是引发京城持续高温的元凶之一。

“热岛效应”到底是怎样一种物理现象?它又是如何深刻改变着北京的环境与气温?曾对“热岛效应”和北京气候关系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刘树华教授向记者讲述了“热岛效应”的奥秘。

现代都市的地表构成让能量吸收多散发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热岛“。

原来,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地表是由水泥、混凝土和柏油马路所组成,而郊区的地表是由植被和土壤组成的,两者的热量平衡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别。

城市特殊的地表使它吸收的阳光的热量要大于土壤,而且日益普及的空调等电器设备、数以百万的汽车以及各种人为的热量,也因此而被超量吸收。

所以城市地表对热的储存要远远大于市郊地区。加之城市的上空大气比较混浊,温室气体含量较高,明显影响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由此导致温室效应。于是在建筑密集的城市里其气温要明显高于周边的郊区,使城市就像一个“热岛”一般。

刘教授告诉记者,由于地表的特征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空气受热后会形成热气流上升,在大气平衡作用的影响下,近郊等城市边缘地区的空气就下沉补充到空气上升的区域中,如此有上升有下沉,就形成一个动力学的热岛环流。

热岛环流对城市降水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空气在温度不断上升时形成上升气流,很容易形成对流型天气,从而导致市区降水强度增加。在北京这种天气的代表就是午后经常发生雷阵雨。

北京热岛环流引发大气污染进一步恶化,就连西郊地区也没能幸免。

值得关注的是热岛环流在增加降水的同时,还使大气污染进一步恶化,在城市产生的污染通过环流进一步影响城市。刘教授以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下,介绍了热岛效应的表现形式。在白天,同等高度市郊西北的山区接受的能量比平原区的多,温度升高快,在其上空会形成一个上升气流,继而带动平原气流形成南风,然后再影响到山区。到了夜间,同高度的山区热量损失要比平原快,再加上人为热岛效应,到晚上9点以后就转成北风,先从山区生成,逐渐影响到城市。

所以北京一年四季都是晚上北风,白天日出以后逐渐转成南风,晚上再逐渐转成北风,如此造成了一个区域气候形成的问题,这些污染物在深秋及冬季的时候,白天送到山区存起来,在没有大的天气系统入境时,污染物到了晚上10点会再被环流送回。深秋和冬天季节如此连续五天后,北京的污染指数就达到五级了。

刘教授指出,如果在城市周围全是平原的理想状态下,城市的发展一定会导致热岛环流增强。由于北京地形的特殊可能情况又会略有不同,北京市区和郊区的温差和压力差造成了热岛环流的形成。根据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硕士胡晓明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城市的中心和郊区地面温度差6℃,长期温度相差1-2℃。北京不同城区温度差别和区域内经济发展程度及人口有关系,总体来看西部比东部的温度要高,七月14点的气温平均值海淀的温度要比朝阳高1℃左右。

减轻热岛效应必须减少大热容量的地面面积,增加绿化更是不能缺少。

问及导致北京高温灾害各种因素中,是热岛效应是否起到关键作用。刘教授表示,从全球变暖的增温幅度来看,十年才增加0.4℃左右,所以就北京而言,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北京高温灾害,主要是高低温自然变化周期中,高温年和北京热岛效应迭加在一起的结果。所以取有效的办法治理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刘教授强调,城市要减缓城市热岛效应,首先必须减少城市大热容量的地面面积。目前北京一般建筑是水泥结构,路面是柏油马路,它们吸收热量很大。其中柏油马路的黑颜色反射率非常低,所以在同样区域,其吸收的热量要大大高于颜色浅的地方。

如果城区楼顶都绿化,或者建成休息场所,比如游泳池等,就既减少了热量增加,又增加了设施。在日本东京,很多楼顶用作网球场,游泳池,或者建成花园式楼顶,以有效地减少热岛效应发生,楼顶不利用的极少。研究表明如果北京市植被面积增加30%,温度要降低2-3℃,目前在北京楼房占据地面的面积30%还要多,大多数老式楼顶都可以实现有效绿化,所以植被增加30%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对于路面,应该有意识地多普及蜂窝状的结构,因为使用蜂窝状的地面,可以有效地改变地表的热量平衡,自然打通地面上下的水分和热量的流通,在地面水分蒸发中,使地表温度减低3-4℃。拆去围墙、改变楼群方向以提高地面通风效果是降低热岛效应的有效手段。

刘教授曾经对城市小区进行研究,发现这里几万人住在50多栋楼中,楼群排列密集,加上绿地面积减少,由于楼房是吸收热量非常大的水泥体,热岛效应非常明显,增加高度减少建筑面积,如果盖成十栋大楼,将原来建楼的大部分面积变成绿地,增大了地面通风量,优化了地表热量平衡和动力学效应,热岛效应迅速降低。

他告诉记者,通风量对城市热岛效应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在沿海城市,街道与海岸线垂直,就可以充分利用海风通风量,城市无论是利于清洁还是降低热岛效应都会大大改善,如果城市建筑都和海岸线平行,对城市散热有很大影响。

针对北京单位实体围墙过度的情况,他建议将一些单位的高院墙拆掉,建成栅栏式,增加空气流通,而且为适应北京北南风向的特点,在以后修建建筑时要注意调整走向,全部是东西板楼是不可取的。如果建筑结构能够保证,冬季光好,夏天一定要有通风量,就可以减少在取暖和制冷中产生的热量。

青海省气象条例(2018修正)

中国七大区有: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具体如下: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工作,准确、及时地发布气象预报,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科学技术研究和气象工作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是省人民主管气象工作的部门,在气象主管机构和省人民领导下,负责全省的气象工作。

州(市)、县气象主管机构是本级人民主管气象工作的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气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第四条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坚持地方气象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气象事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支持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本地区气象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气象事业投入。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应当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及时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

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第五条 地方气象事业主要包括:

(一)气象台站(哨)、气象探测监测、通信、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评估和应对、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方面相关的基础设施;

(二)为农牧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气候区划、气候普查及开发利用等进行的监测、预测、信息发布活动以及应用气候项目;

(三)城市、农村牧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四)防汛抗旱、人工影响天气和防雷减灾等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

(五)气象遥感遥测系统的建设、运行及其在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监测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六)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进行的专项气象服务和其他气象服务。第六条 从事气象业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气象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气象标准化建设与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气象标准化体系。第七条 对在气象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第八条 鼓励国内外组织或者个人以资助、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本省气象事业建设,加强气象学术合作和交流。

外国组织、个人单独或者与国内有关部门、个人合作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气象活动,必须经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接受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在气象活动中,所获得的气象资料,应当按照规定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汇交。第二章 气象设施与气象探测第九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受法律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按照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标准,划定当地气象台站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纳入城市、集镇和村庄规划。

发展改革、建设和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涉及已建气象台站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省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第十条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实行责任制度。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止或者纠正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违法行为。对破坏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所使用的设施、设备、器材,气象主管机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取查封或者扣押措施。

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告知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被检查对象的权利义务。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第十一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项目,应当避免危害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

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或者城市(镇)总体规划变化,确需迁移气象台站的,建设单位或者当地人民应当向省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由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专家对拟迁新址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符合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的,由省气象主管机构报气象主管机构批准,在纳入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后,按照先建站后迁移的原则进行迁移。

因工程建设造成的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因实施城乡规划必须迁移、重建的,由当地人民统筹解决。